“我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不再有人需要助学。”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退休职工刘广湘对羊城晚报记者说。从一开始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资助特困生,到加入东莞阳光助学社“组团”公益,刘广湘的助学足迹遍及湖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,助学行程累计达十万多公里。在他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动中来。
“期望”引出期望
1998年,在县城办理上大学手续的朱定花,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捐助三载的“刘期望”。“她当时写了很多信给我,然后都因为地址不详被退回去。我想说自己也就是尽点绵薄之力,不想她老是把这个事挂在心上,就回了一封信给她,叫她不要找了。等她考上大学,我一定会去看她。”刘广湘说,朱定花现在逢年过节还不时到他家里拜访。
“刘期望”的故事当时产生了相当强的号召力,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“期望”热潮,“麦期望”“郭期望”“张期望”等一大批热心人士加入助学队伍。
“组团”再谱“期望”
“刘期望”引出“期望”潮的故事,在数年后又谱写出新篇章。2004年,由网友“春风绿茶”牵头11名网友组织的“小菲慰问团”,随着“感动中国”十大人物徐本禹支教足迹到贵州大方县开展民间助学。这种抱团助学的方式聚集了更多社会力量,让刘广湘看到了帮助贫困山区学子的“新路子”。
2004年10月,东莞“阳光助学社”正式成立,刘广湘自此从“单兵”助学变成了助学队伍的带头人。“现在助学涉及五个省份二十几个县、市,这些社会爱心人士每一分钱,我们都必须要亲自发到学生手上的,还要亲自走访那些学生的家庭,仅凭我一个人肯定不可能做到。”刘广湘说。
“当时初创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个人,现在社员就有将近百人,支持公益的人士有两千多人,还有上千名在读学生是志愿者。”刘广湘告诉记者,最初在贫困地区铺开的助学帮扶,如今已扩展到帮当地学校筹建图书室、建立希望小学、患病儿童募捐、赈灾等。
长达二十余年的公益行动,也让刘广湘见证了时代变化。“那个时候我们去贵州做走访、核实,要自带帐篷。因为道路不通,走访几个家庭差不多要一天时间。”刘广湘回忆道,“现在村村通路、通电,每一年去走访,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状态,像以前的危房已经成为历史,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是显而易见”。
2019年,刘广湘正式退休,这也让他有更多时间投入这场公益“接力”。“我现在基本上把全部心思放在公益上,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,不要因为出现经济情况而失学,到时候助学社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解散,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。”“刘期望”如此期望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,网友TheChaos7777在和ChatGPT聊天的过程中,发...
,努比亚红魔27英寸电竞显示器4K版618活动直降500元,活动...
智通财经APP获悉,据报道,摩根大通本周裁员约500人,主要来自...
并蒂花开,光芒绽放!5月25日,在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...
手握独家专利品种疏风解毒胶囊这一核心产品,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...
汉DM-i冠军版也好,汉DM-p战神版也罢,都将领衔中国品牌完成...